当前位置: 首页> 老网站备份> 教育推广> 教育活动> 正文>
教育活动

      暑假实践|赓续红色血脉,追寻轻工记忆(二十一)——大光肥皂厂

      2021年08月10日 11:59  点击:[]

      赓续红色血脉,追寻轻工记忆。8月9日,陕甘宁边区轻工遗产保护实践团通过线上查阅资料、观看历史影像的方式,继续追寻轻工遗址中的红色记忆,探寻革命工业遗址——大光肥皂厂。

      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陕北、华北地区连年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财经状况和部队供应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A02E

      359旅驻屯南泥湾,开启了自己的生产致富之路,拍板负责的是一把手王震,具体落实的是供给部长何维忠。大生产运动期间,三五九旅先后办起了1个纺织厂、1个被服厂、2个机械厂、2个纸厂、4个木工厂、3个军鞋厂、3个铁厂、1个肥皂厂、2个油坊、8个粉坊、6个豆腐坊、7个盐井、2个煤窑。

      A410

      官兵在开荒劳动

      大光肥皂厂为部队经营的化工厂,“大光”就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克服困难,迎接光明的意思。有工人、学徒12名,每天能产肥皂200条,其产品除供自用外,还可拿出一部分在市场上出售。在警备区,“大光肥皂”成为名牌产品。

      “大光肥皂”在当时和“日光皂”一样受人欢迎,不但在陕甘宁边区受到军民的欢迎,就是在榆林以北及黄河以东等地的群众也都喜欢用这种肥皂。这个厂当初规模很小,只有三名工人。为了扩大生产,1941年,又从部队抽调了十名战士来当工人。随后就增制卫生肥皂、擦枪油及粉笔、牙刷、牙粉等日用品。每日可出产肥皂一千条。当初出产的肥皂质量也不太好,质地粗软,颜色褐黄,无光泽,主要只供给部队自己使用。后来经济发展,何维忠部长决定发展这一块“技术版块”,向边区建设厅取经(建厅之前已经建成了“新华肥皂厂”,有成熟的技术工艺),大张旗鼓地扩大生产。

      3D17

      南泥湾的「总设计师」何维忠

      既有经济基础又有组织,世上无难事,大光肥皂厂迅猛发展,肥皂、牙粉畅销边区,走向华北。可别小看这些小日用品,那会大量革命干部与有志青年涌入陕北,形成了日用品的巨大刚需,市面上一度严重供不应求。牙粉竟也成了类似于粮食、特货的准“硬通货”,深受群众喜爱。

      当时大光肥皂厂出产的肥皂、擦枪油、粉笔、牙刷、牙粉等日用品,现在看来很简单,但它在当时边区被敌人经济封锁的情况下,解决了军民生活的必需品,换取了边区缺乏的物资。这对部队供应和繁荣边区经济等,均起了不小的作用。

      “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八路军第359旅战胜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对改善物质生活,减轻人民负担,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条:暑假实践|赓续红色血脉,追寻轻工记忆(二十二)--第二机器厂 下一条:暑假实践|赓续红色血脉,追寻轻工记忆(二十)——大光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