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张淳
今年6月26日,是陕西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目前,新校史馆的布展基本就绪,即将投入试运行。
校史馆新馆和轻工业博物馆的建筑是原第二教学楼(教二)改建而成的。一楼靠北的一半是校史馆;另外一半和整个二楼都是轻工业博物馆,两馆共用一个序厅。靠近序厅入口处,竖立的红色牌子上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一段论述。
序厅的主元素,是一面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大型玻璃钢仿铜浮雕,以半抽象的手法表现学校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由于浮雕的尺寸太大,而拍摄距离有限,因此只能分三部分展示。
左边,北京轻工业学院时期。
右边,西北轻工业学院时期。
中间,如今的陕西科技大学时期。
进入新校史馆,右侧的弧形墙面上,是学校的历史沿革图。
新馆分《历史回眸》和《今日陕科大》两部分;两个部分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区。《历史回眸》以学校“三创两迁”的历程为主线。一开始,是北京轻工业学院时期。
北京轻工业学院时期的布展。
这幅场景图反映了1960年,建校仅仅两年的北京轻工业学院自行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实验用小型造纸机的场景。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我校没有存留这种型号的小型造纸机。场景图前的实物是上世纪80年代西北轻工业学院机械厂研制的第二代实验用小型造纸机。
西北轻工业学院时期的布展。右边校牌上的校名,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请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题写的。
西北轻工业学院时期的布展。
西北轻工业学院时期的布展。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的大、中学校纷纷在偏远农村开办“五七农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1970年冬天,北京轻工业学院西迁咸阳伊始,也在彬县的老虎沟办起了农场。为了表现这一史实,馆长带领我们专程考察了当年农场的旧址。这张照片中废弃的窑洞,这里就是当年校办农场的一处住地。
在上展板之前,对这张照片进行了做旧处理,以增加历史感和沧桑感。
西北轻工业学院图书馆新馆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存于图书馆西墙上的《文明的飞越》大型马赛克壁画,是由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设计的。壁画总高17.6m,宽15.5m,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室外马赛克壁画。作品采取具象和抽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自下而上,通过过去、现代和未来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为建设美好世界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和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主画面由50余万片20mm见方的玻璃马赛克组接而成。在当时的机械工程系工业设计教研室主任甘健知教授带领下,教研室的老师群策群力,历时半年,于1987年6月完成了这项浩繁的制作工程。她是西北轻工业学院的重要标志,为历届校友所钟爱,也为社会各界所瞩目。新校史馆展示的壁画按原作品的比例缩小仿制而成。
中心楼是西北轻工业学院的主建筑。1998年5月,我校40周年校庆前夕,一座大型不锈钢雕塑——《生机》矗立于中心楼前的广场上。这座雕塑由西安美术学院张淑瀛教授设计制作。新校史馆里复现了中心楼以及《生机》雕塑的场景。
《历史回眸》部分对陕西科技大学时期的展示,表现从2002年后的三件大事:更改校名、成功申请博士授予单位和西安新校区建设,以及申办独立学院,并以2006年年底完成从咸阳到西安的主体东移为时间下限。
《历史回眸》部分陕西科技大学时期的布展。
2004年6月15日,西安校区首期建设工程破土动工。这幅大型挖掘机挖起第一铲土的场景,标志着我校的第三次创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极具象征意义。
表现学校发展和建设主要成绩的标语灯箱。
《历史回眸》和《今日陕科大》两部分之间,有一个过渡区,回顾学校的历任和现任领导,展示上级领导来校视察、出席与我校有关的活动,以及接见我校人员及校友的场景,还展示了上级领导为学校的题词。
换一个视角看过渡区。
《今日陕科大》部分在回顾了历史上对学校有重大贡献的许多已离开学校工作岗位的老教师之后,以大学的五大职能为主线,全方位地展示了2002年以来建设与发展的成就。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服务社会。
文化传承与创新。
国际交流与合作。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各项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各条战线上工作的校友以他们取得的突出成就为学校增光添彩。
荣誉墙上还差几块奖牌,不日即可补齐。
馆内还设置了23个展柜,陈列实物资料。这个展柜中展示学校各个时期的校徽、借书证和工作证等。
曾经用过的饭票、反映学校题材的邮票、明信片及各个时期的办公用纸等。
新校史馆的结尾部分。
新馆的多媒体设备的软硬件正在调试中,这里就不展示了。
另外,中国轻工业博物馆的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校庆前夕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