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 闻> 新闻快讯> 正文>
新 闻

    访谈(十一)|生传科大魂:青年校友桓源、刘志强

    2020年08月25日 16:32 师忆西迁 点击:[]


    迎着祖国初升的太阳,我们从首都北京启航。1958年,中国的第一所轻工高等院校,北京轻工业学院成立。1970年,西迁咸阳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主体东迁西安。

    立足当下,新时代的科大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传承着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一批批优秀的科大人不断涌现,心怀理想,立鸿鹄志,自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奋斗中充实青春,在努力中实现梦想。

    “西迁精神”代相传,科大学子当如是。作为“三创两迁”精神的传承者,学子们用实干业绩践行老一辈嘱托师忆西迁史,科大魂社会团队通过线上方式采访优秀毕业校友,聆听他们的奋斗史,把青春华章谱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本期推出的是桓源、刘志校友的采访。27B8C

    讲述人:桓源

    2016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61班,2020年毕业,现已保研陕西科技大学。获第十一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奖项14项,校级科创奖项50余项。申报专利230余项,现已获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8项。加入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发明协会。成立北斗机器人创新团队。

    访过

    Q1:您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服务中有哪些体会和收获?有了解到我们学校西迁的一些事情以及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3820A

    桓源:我在校期间担任过学院组织干事,北斗机器人社团会长。作为学生干部自身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综合素质,还应该时刻有服务同学的意识,端正自己的心态,团结同学,才能出色完成相关工作,在这期间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和格局还可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回顾大学生活,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和周廉院士的一次对话。让我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对我后续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明白了厚积薄发、积极探索,坚持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我对学校西迁的历史有过详细的了解。学校的西迁是扎根西部、默默奉献,是服从国民经济的布局,为西部的发展积累科技创新的种子,我校西迁对推动中西部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代代陕科大人忠于党、服务人民、献身教育事业的立德树人的精神。


    Q2:您认为学校所学知识与您将来工作所用到的知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请您谈谈现在所选择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509F2

    桓源: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给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平台,学校不仅传授了专业理论知识,更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学校教学以理论为主,工作中则以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实践则是将理论知识的合理运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总结。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有所提高。

    我目前已保送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坚持不断创新,刻苦努力的精神,在研究生期间积极提升自我,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智能制造”和科教兴国。作为工科类专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机械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只要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Q3:在您看来,“三创两迁”被传承发扬到现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您觉得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被称作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您可以对我校在校大学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68C16  

    桓源:“三创两迁”精神被一代代科大人传承与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励我们要不断奋进;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激励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激励我要无私奉献、建设祖国。无论何时,三创两迁精神都是科大人宝贵的财富,对我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多难兴邦,玉汝于成。本次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我认为科大人更应该坚持“三创两迁”精神,共同努力,团结一致为疫情的战胜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当代科大人,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三创两迁”精神,为母校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积极力量。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大学四年转瞬即逝,提高自己朋友圈的质量,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发扬“三创两迁”精神,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逐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


    42F64

    讲述人:刘志强

    2016级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164班,2020年毕业,现已保研陕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本科期间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1次,主持校级大创项目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国家级铜奖1次,省级奖项5次。多次开展实践活动、扶贫工作。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作项目报告。


    Q1:请您谈谈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看到刘志强学长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多次参加了互联网+等科创项目,可以说说您在这么多荣誉的背后都付出了那些吗?1C648

    刘志强:我自己身上也有许多不足,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包容,使得我在求学、生活道路上更加顺利。

    我的第一位辅导员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入学以来就一直教育我们要“做好人,行好事”,并且现在他也担任我研究生阶段的辅导员;第二位辅导员教给我,在做一件事时怎样能够更巧妙得做好。两位辅导员老师都教会我很多。

    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我们药物分析老师,我们专业的课时安排很紧张,但老师总是抓住每一节上课时间,把这门课讲得很全面透彻。同时也感谢科大的老师们,四年来对我的教育培养。

    其实也不能说是荣誉,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经历吧。在本科期间,参加科研项目,付出了比常人多一些的努力,少打几次游戏,少出去玩了几次,虽然有些辛苦,但身边许多同学都是这样做的,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Q2:您对学校的西迁有哪些了解以及印象深刻的事情呢?“西迁精神”对您现在有怎样的影响?

    28FC9

    刘志强:我觉得现在西迁的影子还很常见,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去到了西迁高校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学看望西迁老教授,赞扬他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这些精神都很贴合我们现在国情和社会现实。我们学校是西迁高校之一,“西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也是一名党员,希望自己发挥党员的作用,可以做到更多、做的更好。

    因为我们学校是西迁高校之一,所以对西迁的历史也是耳濡目染,但是了解的可能不是很全面。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学校的第一次搬迁——从北京搬到咸阳,我们学校当时是最靠近中南海的一所学校,搬迁到了大西北,学校毅然决然的服从国家号召,情愿西迁,甘愿奉献的精神非常可贵。还有一个是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时,一个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节目,当时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去唐山实习,遇到了唐山大地震,我们学校的同学老师也进行了援助救援工作。我时常再想,如果当时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会怎么做?我也经常在比较我和前辈的差距,不断提升自我。


    Q3:“三创两迁”精神对您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对我们也同样,不仅过去需要,现在和未来也同样需要,作为新时代“西迁精神”的新传人,您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刘志强:首先一定要学习好我们本学科的知识!我深深感受到了现在我们国家制药行业与一些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为了国家发展、为了民族复兴而努力,我们志愿在不久的未来要超越他们!将来无论是做研发还是做工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我。其次,还要更多的出去看一看,走出校园,进入实验室以及外边科研场所。千万不能沉浸于网络世界,相信自己走出去后所看到的风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方面都很重要。

    我之前参加了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深刻意识到了虽然我们国家繁荣昌盛,但还有部分地区贫穷落后。我们青年人应该思考怎样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来帮助他们,我现在也在向一些优秀的队伍学习。对于新生,我的建议是:多学习,多出去看看社会,目标不要太大,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


    我们的话

    “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三创两迁’精神,为母校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积极力量”“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为了国家发展、为了民族复兴而努力”……透过桓源、刘志强学长铿锵的话语,我们似乎看到了科大青年无悔青春、立志报国的远大理想,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西迁精神”“三创两迁”精神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当代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信念坚定,立大志、做大事,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提供强劲的源动力。

    上一条:访谈(十二)|生传科大魂:青年校友何卓容、武一慧 下一条:博物馆开展“师忆西迁史,生传科大魂”访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