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 闻> 新闻快讯> 正文>
新 闻

    【陕西日报】为有源头活水来——陕西科技大学将“三创两迁”作为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2020年12月01日 11:09  点击:[]

    本报记者王梓萌文/图

    20世纪80年代学校的实验用造纸机

    1966年由北京轻工业学院购置的电影放映机和炭精幻灯机

    陕西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时广东皮革校友会捐赠的一张牛皮

    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参观中国轻工业博物馆

    陕西科技大学各个时期的校徽及校牌

     

    去感悟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需要怀着怎样的心情?

    时间退回2018年6月26日,一场喜雨中,在陕西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随着遮盖在标识牌上的红布徐徐揭开,“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几个大字跃然眼前。

    在博物馆里,以“熊熊燃烧的火炬”为题的西迁主题展暨庆祝改革开放成就展,以受命西迁、西迁记忆、科教春天、铸就金鼎、筑梦西安5个篇章,展示了陕西科技大学的西迁历史、西迁故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

    “这是一条饱含艰辛和踌躇满志的道路,又是一条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心同德、与民族工业同向同行的道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凝望着博物馆内西迁记忆的展板,久久不肯离去。

    扎根西部 积极开展科研攻关

    1958年,陕西科技大学创建于首都北京,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因国际形势紧张和“三线建设”需要,创办12年的北京轻工业学院从北京迁至咸阳,完成了第一次搬迁,开始了第二次创业;2006年,在国家高校教育扩招后,全校师生克服了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等困难,主体迁至西安新校区,进行了第二次搬迁,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作为西迁高校的群体之一,陕西科技大学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多年来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积极推进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在牢牢扎根西部的同时,为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姚书志说。

    在西迁至咸阳的那段难忘的岁月里,师生们拿起工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去。打土坯、挖地基、搬建材、盖土平房……其中,有为我国轻工业高等教育和造纸工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曹光锐教授,以及在轻工硅酸盐教学体系上有着突出成就的游恩溥教授等一批西迁前辈,他们把事业深深扎进大西北这片热土,将命运紧紧地与陕西科技大学结合在一起。通过近两年的艰苦劳动,教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初步具备。

    三次创业,两次搬迁。2017年底,陕西科技大学在总结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三创两迁”校园文化体系,并以文化创新为核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校训、学风、教风、院训、院徽等一系列精神文化载体。

    在“三创两迁”的指引与影响下,陕西科技大学已从最初的4个教学系发展为15个学院(部),形成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等9个学科门类和完整的本硕博学历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以工学为主、轻工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的发展之路。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重大奖项;在全国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上,陕西科技大学连续9年进入全国高校前列,位列陕西省属高校首位。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近15万名优秀毕业生。

    饮水思源 不断激励向前

    现如今,“三创两迁”已成为学校师生们的思想共识和精神标识,为实现科教报国梦注入了不竭动力。正如姚书志所说,“三创两迁”浓缩了陕西科技大学的发展积淀,是“西迁精神”在陕西科技大学的具体实践,是学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使命担当,继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

    为铭记西迁群体为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陕西科技大学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学校的“西迁纪念日”。“学校加强与西迁高校、企业院所的交流合作,夯实文化根基,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进一步挖掘办学历史中的精神文化标识,陕西科技大学探索形成了‘注重实践、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姚书志介绍。

    此外,学校还组织西迁教职工撰写回忆录,编撰校史、院史、学科专业史,进一步展示陕西科技大学西迁群体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扎根西部、服务社会。

    “我们是党员,就要服从国家的安排。”

    “向西、向远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西迁回忆录中,这些朴素而铿锵的话语是西迁老前辈们说过最多的。

    为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陕西科技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开设了“讲述”专栏,听科大人讲科大故事,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感受学校的历史进程。

    曾任学校皮革系皮革教研室主任、科技处处长的章川波教授在西迁时不满30岁。他说:“以前皮革专业用的是苏联的教材,知识老旧,与我国皮革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距离,在国内没有出版新教材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不等不靠,自己动手编教材,学生手里拿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油印教材。”

    “学校没有因西迁晚开学一天、少上一门课、耽误一个实验,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我们一定要向老一辈西迁人一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祖国的轻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听完章川波教授的讲述,师生们备受鼓舞,纷纷留言。

    随着老一辈西迁教师培养的学生茁壮成长起来,学校涌现出马建中、张美云、王学川等一大批优秀的西迁传人,他们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陕西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美云,是制浆造纸学科带头人,我国特种纸领域著名专家和领军人才,曾获“中国造纸蔡伦科技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她说:“‘三创两迁’带给我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在‘三创两迁’的指引下做好科研工作?我认为一定要保持传统优势,潜下心、沉下身,扎根到企业、社会中去,实实在在搞科研,为企业解决难题,为国家创造效益。”

    彰显中国智慧 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为筑牢“三创两迁”校园文化体系、彰显民族工业智慧,陕西科技大学结合学科特色,在校园内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以轻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中国轻工业支撑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工业化历史进程。

    “博物馆于2018年6月26日正式开馆,致力于收藏、保护中国轻工业展品,弘扬工业文明、传播工业文化,高扬中国人民构建民族工业体系的民族心、报国志。”中国轻工业博物馆馆长方润泽说,“自正式开馆以来,博物馆已陆续接待了校内外超过7万名参观者。”

    徜徉在中国轻工业博物馆,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据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约4435平方米,包含轻工业发展历程主题展、科教筑梦主题展两个基本陈列,陕西科技大学校史展专题陈列,西迁主题展暨庆祝改革开放成就展和“风范犹在、记忆永恒”两个临时展览。博物馆内馆藏文物和展品共计2000余件(套),重要文物展品100余件(套)。

    其中,轻工业发展历程主题展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创造的标志性展品。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由我国第一家烟草公司北洋烟厂生产的银姑娘香烟烟标,也能欣赏到由1862年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孔凤春香粉号生产的孔凤春鹅蛋粉盒等珍贵藏品。银姑娘香烟烟标的纸张虽已泛黄,但印在上面的姑娘头像以及“银姑娘牌”的标志仍清晰可见。

    “这是北京艺华乐器厂的小号和商业广告。该厂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西洋乐器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掀开了中国西洋乐器出口历史的第一页。”博物馆讲解员指着其中的一个展柜说。

    如今,中国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依然离不开轻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轻工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在科教筑梦主题展中,博物馆结合陕西科技大学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展示与轻工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趋势,充分展现学校积极参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坚实足迹。

    除了各式各样的玻璃、陶瓷、食品、化工材料,展厅内的皮革展区以其琳琅满目的皮革制品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皮革及其制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左手边展示的是陕西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时广东皮革校友会捐赠的一张牛皮,该牛皮集手工烙画与绘画于一体,将皮革与艺术完美结合。在右手边展示的飘带上,记载了19世纪末以来我国皮革工业发展的重要事件。”讲解员介绍。

    作为西迁群体中的一员,学校这段西迁历史已在中国轻工业博物馆的陕西科技大学校史展专题陈列中呈现。校史展专题陈列分为“历史回眸”“今日陕科大”“未来可期”三大板块,不仅集中展示了学校各个历史时期标志性建设成果,还全面展示陕西科技大学“三次创业、两次搬迁和一次划转”的发展历程。学校师生通过在校史馆内了解到那段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不断鞭策着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如今,坐落于灞河之滨、未央湖畔的陕西科技大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多人,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1万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0人。

    姚书志表示,西迁前辈用大爱和奉献,激励着新一代陕科大人奋勇前行。未来,陕西科技大学将继续在“三创两迁”的影响下,以实现文化传承创新为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各类科技竞赛平台、科技文化活动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力争产生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技作品,涌现出一批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优秀学子,为国家轻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永不褪色的旗帜》

    王梓萌

    有一种精神,在家国情怀里铸造忠诚;有一个群体,在事业追求中锻造担当。受命西迁,他们背起行囊,举家搬迁,吹响了向西、向远方的集结号;科教春天,他们重整行装,把根深深扎进黄土地里,抓科研、带队伍、育人才,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冲锋号。

    西迁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群体,包含了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陕西科技大学也是西迁群体中的一员,学校师生在西部这片土地上埋头深耕、砥砺前行,为国家西部开发积累了科技创新的种子。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也成为学校“三创两迁”校园文化体系的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两迁”的文化品格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搬迁过程中,学校教职工克服任务重、人手少的困难,夜以继日、风雨无阻,自己动手安装实验设备,一锹一锹地挖出第一幢教学楼的地基,使大批物资在较短时间内到位……

    历经“三创两迁”考验,恪守至诚至博校训,陕西科技大学肩负着锻铸中国轻工辉煌的重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学校始终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紧紧跟随国家工业化进程,扎根陕西、面向西部,在挖掘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底色、以文化创新为动力的“三创两迁”同时,打牢建设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的思想文化基础,为学校事业发展不断汇聚改革创新新动能,走好陕科大人新时代新的长征路。

    上一条:博物馆举办新闻宣传培训活动 下一条:博物馆党支部赴延安开展调研陕甘宁边区工业建设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