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网站备份> 新闻资讯> 正文>
新闻资讯

      获奖 | 陕西省“十佳讲解员”荣誉称号

      2021年07月02日 09:20  点击:[]

      6月28日,我馆讲解员崔雯参加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省文旅厅主办,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的“永远跟党走”陕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荣获陕西省“十佳讲解员”荣誉称号。


      讲解视频

      发展民族工业,实现独立富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在艰苦条件下,继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重要尝试之后,陕甘宁边区工业建设,是我们走向全国执政前,积极组织领导工业特别是轻工事业建设发展的一块成功的试验田。在边区工业创立中,有一个人有着特殊的贡献,他就是沈鸿。


      1919年,13岁的沈鸿因家境贫困,辍学来到上海一家布店当学徒。他勤奋工作,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人士,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苏联革命史画册》等书刊,逐渐萌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怎样才能救中国?他认识到,工业发展了,科技发达了,国家才能强大,才能救中国。于是,他集资创办上海“利用五金厂”,开启了学习机械、制造机械的爱国事业。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沈鸿决定将自己在上海的“利用五金厂”内迁,为抗战服务。到达武汉,他看到国运危难,国民党腐败无能,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心抗战的,他决定,到延安去!

      47DF


      沈鸿说,“国难当头,爱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延安,是坚持抗日的,那里人人都有工作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B7D1D


      1938年,沈鸿带着7名工人和10部机器,辗转到达延安,成为了抗战时期唯一一家从上海内迁至延安的工厂。对于当时经济条件极其落后、受到重重封锁的延安来说,沈鸿的到来,显得弥足珍贵。他以“抗日需用什么,就设计制造什么”为目标,和工人们一道,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研发,用他最初带来的10部机床,设计出一批适合边区条件的、易于搬迁的新型“母机”,再用这些新型“母机”制造出了130余种军用机械设备、400多台医疗设备、民用机床,极大地满足了边区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抗战。

      856C


      看到生铁原料紧缺,沈鸿决定自己炼铁。在没有材料、设备的条件下,他凭手头的英文、德文图书资料,边学边干。没有耐火砖,为了寻找可以替代的耐火材料,他和大家骑着毛驴,背上挎包,带一把小榔头,走遍了周围的每一条山沟。试验那晚,大家都兴奋得睡不着觉,经过反复比较,成功挑选出了陕北白坩磁土做耐火材料。没有焦炭,他就用木炭做燃料,还设计出了相匹配的小高炉、鼓风机等设施,终于炼成了铁,改写了边区无铁的历史。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沈鸿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他三次被评为边区“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1942年毛泽东为他亲笔题写“无限忠诚”的奖状,亲切地称他为“边区工业之父”。

      ACFA


      1947年,沈鸿加入中国共产党。

      D49B


      新中国成立后,沈鸿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国防尖端工业用九套设备等。

      67D11


      这个只读过四年书的“小学生”,跟着共产党,坚定理想、勤奋实干,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回忆过去,他说:“我的本领不是在上海学的,是在延安的窑洞里锻炼出来的。”

      C4D3A


      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故事讲到这儿,我们也找到了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答案。传承红色基因,走好爱国奋斗之路,我们在路上!



      上一条:博物馆开展“明史崇德”专题研讨 下一条:获奖|我馆讲解员李蕊荣获“永远跟党走”西安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