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网站备份> 馆藏专栏> 沧海遗珍> 正文>
沧海遗珍

      沧海遗珍|民国时期——生活处处是历史(三)

      2020年12月17日 10:54  点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巨大的社会变革激发了爱国仁人志士的救国热。民族资本家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通过建工厂、办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轻工业的萌芽和发展。在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饱藏着多少艰辛的反抗,凝聚着多少执着与信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人们生活中也逐渐出现新兴的事物。

      本期主要介绍民国时期馆内收藏的重要展品。


      01

      玻璃剔花茶叶罐


      古埃及人是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玻璃剔花茶叶罐通身呈现晶莹透亮的碧绿色,罐口约鸡蛋大小,罐身刻有规则的、对称的金黄色花纹缠绕其身,整体色调端庄大气,不失格调,整体保存完好。



      02


      斗,也叫做升,是一种量器或容器。一般用于盛装粮食,或是用来称量粮食,有私斗、市斗、官斗、官斛等。一斗等于十升,十斗等于一石。因年代不同,地域有别,斗的容量也略有不同。

      它远远不仅是一个斗,承载着无数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见证了我们国家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经历的种种事迹。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着在奶奶家看着奶奶用斗来称量粮食的时光,空空的斗一点一点被填满,就如同我们的日子一样,逐渐圆满,充满回忆。我们在慢慢长大,逐渐成熟,而斗则安静地呆在那个角落,见证着一代一代的故事,或许现在不会再去用它,但我们不会忘记它。



      斗通身木质,外表为棕黄色,四角为金属封边,四面分别写有“公平”“澄城罗镇 德信福记”“交易”“民国三十六年 桐月上旬吉日”,斗内上方横在中间一根木质把手,整体保存完好。



      上一条:沧海遗珍|民国时期——生活处处是历史(四) 下一条:沧海遗珍|民国时期——生活处处是历史(二)